中足联再出昏招!送球员去欧洲就能多上外援,恐成经纪人狂欢
发布时间:2025-10-22

中国足球再出昏招!中足联近日抛出"外援换留洋"的奇葩政策,却选择性忽视了一个残酷现实:现在的中国球员连欧洲二级联赛都难以立足,更遑论五大联赛。这场闹剧般的政策讨论,暴露出中国足球管理层的急功近利与脱离实际。

现在的中国, 极端情况

本周的俱乐部会议上,中足联推出所谓"激励方案":任何中超俱乐部只要将球员输送到欧洲五大联赛,每成功输送一人,就能额外获得一个外援注册名额。表面看这是双赢策略,实则漏洞百出。现行中超外援政策本就宽松,2024赛季已允许单场同时登场五名外援,若再叠加这个"奖励",某些俱乐部完全可能组建全外援阵容。

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或许值得肯定,希望通过利益驱动促进球员留洋。但现实情况是,现在中国足坛找不出能在德甲、英超等顶级联赛立足的球员。近期炒作的年轻球员王钰栋与门兴的传闻,经查证不过是国内自媒体炮制,再经韩国媒体转载的虚假消息。即便法甲欧塞尔曾对中国球员展现兴趣,其动机也纯粹是商业考量而非竞技因素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政策可能引发的钻空子行为。以申花为例,其体育总监孙晓天曾在英超狼队任职,完全可能通过"关系户"方式,将青年球员送往狼队梯队镀金。同理,背靠城市足球集团的深圳新鹏城,也能轻松将球员"寄存"在曼城或赫罗纳。这种操作下,一家俱乐部每年轻松获得多个外援名额并非难事。

这种政策若实施,将产生三大恶果:首先催生大批"留洋水货",这些球员在欧洲转一圈后身价虚高,实际能力依旧平庸;其次加剧中小俱乐部生存危机,无力运作"留洋生意"的球队将彻底失去竞争力;最致命的是,当俱乐部可以派出近乎全外援阵容时,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将被彻底挤压。

亚冠赛场早已证明,中超球队存在严重的外援依赖症。从锋线到后防,各条战线都需外援支撑。若真出现十外援首发的极端情况,本土球员将彻底变成看客,国家队水平必然断崖式下滑。看看近年的国足表现,连越南、泰国都难以取胜,若再自废本土球员成长通道,跌入亚洲四流绝非危言耸听。

中国足球的病根在于青训体系的孱弱,而非留洋人数不足。日本足球的崛起证明,唯有夯实青训基础,才能自然涌现具备留洋实力的球员。当我们的年轻球员需要靠政策"推销"而非凭实力征服欧洲时,任何留洋政策都注定变成笑谈。管理层应当少些急功近利的"创意",多些十年树木的耐心,否则中国足球永远走不出恶性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