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昌平,8月24日,永乐青年体育大本营人声鼎沸。500个青少年站在赛场上,泳池边、自行车道、跑步道,个个摩拳擦掌,准备在第十六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的“小铁人三项赛”中大干一场。游泳、骑车、跑步,拼的不仅是体力,还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儿。
比赛早上7点还没到,小选手们已经早早来到场地。有的在拉伸身体,有的检查自行车,个个眼里透着兴奋。12岁的赵子墨是第一次参赛,他攥着拳头说:“有点儿紧张,但特别开心,想顺利跑完全程!”旁边的江承坤已经是个“老将”,参加过5次铁人三项,淡定地说:“正常发挥就行,争取拿个好名次。”
枪声一响,比赛正式开始!泳池里,小选手们像鱼儿一样扎进水里,挥臂划水,水花四溅。上了岸,立马跳上自行车,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原赛道上飞驰。风在耳边呼呼作响,速度快得像一阵风。跑到最后一段,绿树环绕的跑道上,他们咬紧牙关,朝着终点使劲冲。每一个动作,都透着拼尽全力的决心。
赛场外,家长们忙得热火朝天。有的举着手机拍视频,有的拿着相机抓拍孩子冲刺的瞬间。喊声此起彼伏:“宝贝,加油!再坚持一下!”一个妈妈激动地挥手,嗓子都喊哑了。山水间,加油声和欢呼声回荡,温馨又热闹,像极了过年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场景。
比赛不只是拼体力,还有不少乐子。8月23日到24日,赛场边还搞了“双奥”主题活动。奥运火炬、颁奖台摆在现场,小选手们争着拍照,笑得合不拢嘴。专业教练在旁边教游泳、骑车、跑步的技巧,孩子们学得认真,像模像样。还有彩绘区,孩子们在脸上画上炫酷的图案,活脱脱成了小战士。
昌平的本地企业也没闲着,现场摆出各种特色美食摊。烤串的香味飘满场,孩子们赛完还能大吃一顿,家长们也跟着尝鲜。吃着美食,看着孩子在赛场上挥汗如雨,家长们心里那叫一个美。
这场比赛在昌平已经办了4年,成了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的明星项目。为什么选昌平?因为这儿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铁人三项赛道,地形好,风景美,空气清新。孩子们在这儿比赛,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感受奥运的氛围,像是跟历史来了一次亲密接触。
比赛背后,昌平的准备工作做得滴水不漏。十三陵镇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,11个小组各司其职。有人管交通,保证路不堵;有人管安全,盯着每个角落;还有人管环境,把赛场附近打扫得干干净净。医疗队随时待命,宣传组把比赛的精彩瞬间传到网上。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妥妥当当,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赛得安心,家长们看得开心。
这场比赛还给昌平带来了不少“附加值”。500个小选手,背后是近千名家长和工作人员。他们来了昌平,吃住游玩,带动了当地的饭店、民宿和旅游景点。北京奥促会副秘书长夏日红说,这不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展示昌平魅力、拉动经济的好机会。比赛办好了,昌平的名气更大了,游客也更多了。
说起铁人三项,这运动可不简单。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,把游泳、自行车、跑步三项合在一起,考验的是全能。2000年,这项运动正式进了奥运会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昌平的十三陵水库就是比赛场地。现在,国内每年有近百场铁人三项赛,参加的人数加起来好几万。昌平能连续4年办这种比赛,靠的就是扎实的经验和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比赛不仅让孩子们动起来,还传递了奥运精神——更快、更高、更强、更团结。孩子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,学会了坚持和团结。家长们看着孩子成长,心里满是骄傲。一个爸爸赛后笑着说:“我家小子跑得脸都红了,但他说特别开心,值了!”
昌平的体育赛事还不止这一场。环西自行车赛、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,这些高水平比赛都在这儿办过。每次比赛,昌平都把服务做到位,场馆、赛道、后勤,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。以后,昌平还打算办更多青少年喜欢的比赛,把体育和旅游、商业结合得更紧密,让更多人知道昌平的好。